初心故事 | 京溪扶贫干部李健辉:脱贫攻坚担使命
2021-08-11 16:36:22






“转眼间,在英德市石灰铺镇子塘村的两年扶贫工作就结束了。回首过往的点点滴滴,难舍难分,跟村民如家人一般亲。”说话的人叫李健辉,是白云区人和镇卫生院的副院长。2019年5月,为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,他毅然前往京溪街对口帮扶的子塘村,开启了长达700多个日夜的脱贫攻坚工作。2021年7月底,李健辉出色地完成了脱贫攻坚工作,回到了他阔别已久的工作岗位,继续扎根一线,服务群众。





▲李健辉分享扶贫初心故事。


子塘村地处广东英德山区,脱贫前,交通不发达,基础设施滞后,村民种植结构单一,生活条件落后。2016年,京溪街开始对口帮扶子塘村与三门村。2019年5月,党员李健辉前往子塘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。




“现在回顾过去两年多,是那么的难以忘怀。让我压力最大、印象最深刻的项目是修路!”李健辉回忆,2019年进驻子塘村的时候,村内还有4个村小组共3.75公里的村小组道路是传统泥路,晴天扬尘,雨天泥泞不堪,人、车寸步难行。



▲硬化前的道路雨天行人无从下脚,常有小车陷进泥淖中。


是什么原因导致道路未硬化?李健辉向村委会了解到:以前村委会申请了修路指标,但村小组意见不统一、不理解,加之其他原因,导致项目搁置,道路一直未硬化。20年前,村小组筹5000元就能修通的路,现在要筹20多万才能修通、硬化!有村小组组长向李健辉介绍:“我们没钱,筹不出。”想到此,李健辉倍感压力巨大。



▲修路前后对比。


后来,李健辉了解到,村小组本有山地林地出租,每年能收到一笔租金,但村里祠堂年久失修,亟需修缮,山地林地租金遂用于此。“现如果按人头筹钱,我们不同意。”有不了解项目的村民认为,“隔壁某某村小组不用筹钱就把路修好了”,他们也不用筹。



▲硬化后的道路助力村内产业发展。


要修路,就必须改变村民固化的观念。李健辉跟村委会向上级部门申请修路指标,并承诺能自筹资金。然后多次找村小组长做思想工作,做通了再组织村小组的村民在祠堂举行会谈,软磨硬泡,一步步把大家都说服了!最后,一条长3.75公里的乡村水泥路终于在2020年初建成。“从修好路的那天起,我每次下村入户,走在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上!别提有多振奋,多自豪!”李健辉开心地说。



▲贫困户住进了改造后的新房。


李健辉回顾扶贫工作时感慨:在这两年多时间里,每条村每个贫困户什么情况,我们了然于心;什么时间考虑什么问题,我们不忙不乱,贫困户有困难就想到我们;每次下队,群众对我们那种发自内心的热情,让我感到很欣慰,一切付出都值得。



▲李健辉(右)为子塘村贫困户发放扶贫鸡苗。


“我们扶贫的故事已成回忆,作为一名党员,这是我珍贵的财富。”李健辉欣慰地说,自己终于不用再为农田种植什么、周期和收入怎么样而烦恼,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。



▲李健辉(右)与子塘村老支书包生武为贫困户发放鸡饲料。


期间,京溪街发挥“红暖京溪”党建品牌优势,在“爱心斑马”栏目中启动“党建引领,助力扶贫——京溪街‘百人圆百梦’纾困暖心行”活动,组织京溪街家庭与对口帮扶的英德市子塘村、三门村两村村民困难家庭结对。通过党建活动让两地居民建立起长期帮扶的联系,以“大手拉小手”的形式,帮扶两村困难家庭,实现困难家庭孩子的“微心愿”,让爱心传递。



▲京溪街职工开展消费扶贫活动,李健辉常用自家车辆帮村民将特产带上广州。


经过四年多的脱贫攻坚,京溪街在党建引领下,为三门村与子塘村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,建立起完备的帮扶困难家庭档案,两村基本形成了以甘蔗、水果、茶叶、花生、笋竹、蔬菜为主要经济作物的种植体系,村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。


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